卡若区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20-07-02   浏览次数:   【字体:

卡若区二届人大五次

9)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4月9日在卡若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区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及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指引),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认真贯彻区党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市委一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二届三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补齐短板、提高质量、改善民生工作总基调,科学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十三对关系”,大力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圆满完成了区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发展持续向好。2019年,全区生产总值(GDP)完成71.51亿元,同比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781元,同比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36元,同比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49亿元,同比增长10.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亿元,同比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8亿元,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脱贫巩固成效明显。2019年经过动态调整后,全区3404户15077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实现脱贫退出;421户1560名边缘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动态监测范围,贫困群众家庭人均纯收入中的政策性收入占比从2016年的78%降至24.02%,实现了从注重脱贫速度向提高脱贫质量的转变。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乙等”综合医院,疑似失学儿童劝返复学工作全面完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0.1%和13%,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坚持统筹规划、撤建并举、政府机关机构改革、管理体制和职能体系更加科学、运转更加高效“放管服”1〕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可办事项达98.46%,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砥砺前行。

——社会治理有力有效。全力开展扫黑除恶,按照“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的要求,持续在强化宣传引导、行业乱象治理上下功夫,排查行业乱象2933次,整治969处,排查整治治安乱点401次,全区社会安定有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脱贫巩固成效明显。易地扶贫搬迁方面,3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全部建设完成并搬迁入住;投入877.36万元对1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基础配套设施进行查漏整改;易地扶贫搬迁从建设向管理转变,探索实行“1+1+5”2〕城区安置区管理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跨区域搬迁群众社区融入、就医就学就业等方面的管理瓶颈。产业发展方面,探索实行“农区牧草、牧区繁育、基地育肥、群众增收”的种养结合路子,采取“六统一”运作模式和“1+4+15”3〕架子牛收购模式,逐步健全完善“以奖代补、飞地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累计实施规划内产业项目80个,达产71个,实产效益2612.86万元,人均增收1700余元;累计兑现“飞地分红”资金920.91万元,发放以奖代补资金319.07万元。就业方面,2019年应届高校毕业生532人,已就业526人,就业率达到98.87%。高校毕业生创业人数3人。为当地群众提供岗位999个,完成农牧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5739人次,新增就业639人。生态补偿方面,严把“顶层关”“招收关”“履职关”“结合关”,按照“一人一岗”工作要求落实了19752个生态补偿岗位,兑现生态补偿岗位资金6913.2万元。东西部扶贫协作方面,促成两个乡(镇)与静海区两镇,两个行政村与静海区两家企业,人社局与静海区人社局建立对口结对帮扶机制,15人赴静海区开展技能培训。防返贫措施方面,先行先试推行“防返贫险”,为14393名贫困群众购买防返贫险,为建档立卡群众筑牢最后一道防线。

(二)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教育方面,积极开展“教育城域网”建设项目,将校园监控范围增加至27所,基本实现了我区学校信息网络全覆盖。卡若区小学建设项目、高海拔学校暖廊工程等顺利实施。2019年,各级学校在校就读学生11597人,26名学生被内地西藏初中班录取,9名学生被内地西藏高中班录取。文化方面,完成6个乡(镇)文化站和51个村(居)文化室的设备补充更新和升级改造工作。开展“文艺进基层”“六下乡”“春雨工程”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圆满完成昌都市第五届三江茶马文化艺术节承办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各项服务保障任务。医疗卫生方面,提质增效112个村卫生室,打造完成15个藏医馆。报销农牧民群众医疗费用8260人次,报销金额5022.64万元;兑现城乡居民医疗救助4112人次1438.85万元。“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有序开展,孕产妇住院分娩率87.36%,婴儿死亡率1.927‰,孕产妇死亡率38.55/10万。社会保障方面,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10987人2384.38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加养老保险2972人,全年征收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9190.8万元、职业年金1691.19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862人,征收基金1150.51万元。发放社会保障卡96302张。发放9945人低保资金共计3695.14万元。基础设施方面,实施140个自然村(组)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惠及农牧民群众2.6万人。建设“最后一公里”入户道路550公里,受益群众1396户6492人。全面完成了62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三)项目投资持续稳定2019年全区目标责任书内项目9个,完成投资1.24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0%。江苏援建俄洛镇第二小学项目、2019年人工种草与天然改良建设项目已完工。天津援建卡若区小学项目、城关镇通夏片区市政道路二期项目分别完成总工程量的65%和60%。全面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504公里,完成投资3.33亿元。投资9794.08万元实施水利水电基础设施,解决我区2.05万人饮水问题,改善2400余人用电问题,保障921人防洪生命安全。全年累计接待游客88.6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2663.4万元。利用西博会、618海峡会等招商引资项目推介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上报市重点推介招商项目8个;依托昌都市第五届三江茶马文化艺术节,成功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个。2019年招商引资8.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43%。同时,高位启动了卡若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持续整治,投资3582万元用于城关镇通夏村和俄洛镇朱古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户厕改造、村容村貌整治等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投资9167.76万元用于建设2个污水处理收集系统工程。着力抓好农业生产,全年粮食产量2.21万吨;开展青稞良种回收、农用物资调运工作,大力推广良种种植繁育,在日通乡、沙贡乡建设良种繁育基地3682亩;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田间基本设施,完成2000亩土地深松整地工作,建设高标准农田1.7万亩。着力抓好牧业工作2019年牲畜存栏328353头(只、匹),疫苗注射率完成100%;兑现草原生态补助奖励资2547.4万元。完成946头黄牛改良、683头牦牛经济杂交

(五)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开展各类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各项环保督查、专项督查反馈和交办问题均达到序时整改进度。核查工业源49家、农业源2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3家、生活源212处,顺利通过自治区普查办验收。开展污染防治工作,实施大气、水、土壤监测工作,监测数据均达标。出动执法检查150余次,检查企业300余家,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9份,行政处罚41.2万元;共受理群众举报案件11件,均已办结。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县级河长开展巡河45次;投入2500余人次,共清理河道垃圾89吨。投资33.09万元对扎曲、昂曲、澜沧江沿线倾倒建筑垃圾的倾倒点用网围栏封堵,共1.95公里。建设完成36个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成功创建自治区级生态村47个,生态乡(镇)2个。开展义务植树、提质增绿行动2900亩,全面消除了“无树村、无树户”。开展“三整治、三提升”4〕行动,共出动35000余人次、车辆870余车次,清理白色垃圾、建筑垃圾370余吨。

(六)“七城同创”再创佳绩。完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第二次申报测评任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成功授牌,城关镇荣获“自治区卫生乡(镇)”称号,创卫工作顺利通过全国爱卫办暗访检查。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19年完成邦达街、嘎东街、夏通街、马草坝等9个社区背街小巷和次次干道破损路面修复及环境提升整治工作;嘎玛沟景区工程等“全域旅游”项目按计划实施,积极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实现群众增收。创新推进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与全区重点工作深度融合,得到了自治区民委与各地市互观互检组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双拥创建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民族团结、军爱民、民拥军氛围更加浓厚。

(七)改革攻坚持续深入。农村改革工作序时推进,严格执行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整县试点和自治区级改革试验区的工作要求,完成全区15乡(镇)、167村(居)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清查集体资产18.77亿元,形成村级账簿台账,摸清村级家底,保持了集体资产的完整性。及时建立村级财务制度,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2019年,全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0家,有力地促进了农牧民群众增收。林权制度改革规范有序,促进全区林业事业有序发展,农牧民群众的集体林权意识逐渐增强,思想观念从“要我造林”向“我要造林”转变,既吃生态饭,又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明晰产权,与农户签订336份合同,有效化解大量林权纠纷和历史积怨,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互联网+政务服务”加速推进。已完成网上830条事项目录认领、编辑、发布,情形化事项梳理756项,情形化梳理率达93.91%。采集电子证照907个,签发178个,办理电子印章39个。“一网通办”网上注册用户达61374个,办件量达23942件,各项指标均达到自治区要求。

(八)社会治理全面深化。反分裂斗争持续深入,旗帜鲜明的反对分裂,各项维稳措施落到实处。狠抓敏感节点维稳安保工作,强化社会面网格化管控,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深入开展“四讲四爱”“遵行四条标准 争做先进僧尼”教育实践活动、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寺庙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持续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围绕中央扫黑除恶第13督导组反馈的问题,深入开展“补短板、补漏洞”专项整治行动,摸排线索101条,侦破涉恶9类案件6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1人;先后拆除私搭乱建、违章建筑69户120余处,整治机场高速建设领域乱象1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全年检查“四品一械”市场主体4509户,共出动执法人员362人次,投入执法车辆95台次,重大食品安全保障任务6起,共查处各类安全隐患问题285处,当场整改258处,责令限期整改27处,当场行政处罚7件,共罚款0.7万元,共销毁过期、“三无”食品价值6468元,立案查处各类案件6件,结案2件,其余4件正在办理中,罚没款5.11万元,确保了全区各族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可控,全年开展执法检查2418次,排查整改隐患4005处,停业整顿20家,罚款13.26万元,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同时,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始终坚持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及时成立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实行县级领导包片责任制,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担当。调运医疗物资9万余件(箱)、民生物资40余批2000余吨,做到了防疫情和稳市场“两不误”。

各位代表!一年多来,我们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解决了一批群众呼声高、反映集中的问题,切实把方便和实惠让给群众。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推进精文减会、基层减负。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2件、政协委员提案29件,办结率均达100%。坚持标本兼治、正风肃纪,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和问责条例、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同时,我们统筹推进统计、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服务、信访、司法等工作,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军民应急协同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无论环境多么艰苦、生活多么清苦、工作多么辛苦,全区广大干部职工不怕流汗、不怕流泪,无怨无悔、敢于担当、倾情奉献,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用热血书写忠诚,用担当践行初心,成为了卡若精神最闪亮的底色、最感人的篇章、最生动的写照。

各位代表!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极为不易的发展成果,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区党委、市委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对口援藏省市、企业无私援助的结果,是全区党政军警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社会团体,向驻军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关心支持卡若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发展基础差、底子薄、总量小的基本区情还没有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很突出。主要表现在:项目资金不足、消费增长不快,开放程度不够,营商环境不优,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压力还很大;优势资源开发滞后,新兴产业培育缓慢,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任务还很繁重;生态系统脆弱,生态文明建设还需持续加强;公共服务相对薄弱,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脱贫巩固仍有不少硬骨头,产业规模化,市场化水平不高,加大扶贫后续扶持任务重,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消除村集体经济“空壳村”还需加力;反分裂斗争形势复杂,各种矛盾交织叠加,维护社会和谐压力依然艰巨;政府职能转变不快,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等领域存在薄弱环节,个别干部不作为、慢作为,态度消极等问题仍然存在。对此,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实的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2020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0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乡村振兴关键之年,也是庆祝昌都解放70周年。做好202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第六次、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脱贫攻坚座谈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区党委九届七次全会暨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一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区委二届三次全会既定的原则要求不变,以脱贫巩固提升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严格落实区委二届四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按照“3111”5〕工作思路,在完成区党委确定的三项重点任务(全面建成小康、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维护稳定)的基础上,做好“七城同创”、昌都解放70周年大庆和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实现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全面稳定、长期稳定,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巩固提升工作,确保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的工作主要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6%(可比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划增长13.5%(现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划增长10%(现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预期目标顺利实现

实现预期目标既是政府今年工作的奋斗方向,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六稳”6〕工作要求,确保如期实现预期目标任务。

稳就业。开展普通话和技能“回炉”培训,解决好城区搬迁群众的技能关、语言关,力争实现有劳动力的城区搬迁家庭有1人就业。2020年预留50万元做为高校毕业生见习岗位资金,卡若区副科级以上干部为今年即将毕业的692名高校毕业生开展“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工作。围绕产业促就业,依托建筑施工、机械操作等产业项目“以工代训”“以师带徒”2410人,开发就业岗位3000余个。挖掘农牧业内部就业潜力,大力推行“企业订单、劳动者选单、培训机构列单、政府买单”的培训模式,提供农牧民就业意愿相匹配的就业岗位200个。拓宽援藏就业渠道,通过卡若区农牧民、高校毕业生和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开发就业岗位600个、实现就业?人积极搭建就业平台,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会”,“1+N”培训模式进行宣传引导。

稳预期。要充分认清当前全国全区全市经济发展形势,坚决把“稳预期”作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提升经济发展信心决心的先决条件,扎实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用实际行动暖商、爱商、稳商,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紧盯“十三五”规划项目中尚未完工的21项,积极争取未到位资金,强力推进项目落地,确保“十三五”规划内项目全面收官。要严格落实国家、自治区招商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招商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真正把协议资金变成到位资金。

稳投资。高质量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多措并举,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到“十四五”规划内。围绕“十四五”规划已上报的44个项目,加大跑办力度,力争2020年内实施1-2个项目。要以昌都解放70周年大庆为契机,大力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和改造提升工程,特别是茶马东路、绿地公园等项目,进一步带动社会投资和民间投资。

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深刻理解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只有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的目标任务才能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国家脱贫攻坚普查试点县(区)之一,要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统筹推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各项工作,正确处理好“四对关系”7〕,坚持以“细、准、精、实”为原则,全面发起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百名干部、百日大排查、大会诊、大整改、大巩固”行动,聚焦重点难点持续发力,补齐补强短板弱项,全力以赴推动问题“清仓见底”,切实巩固脱贫成果。

(一)扎实开展“四项巩固行动”。教育扶贫要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突破口,严格落实5个100%8〕,实现所有适龄儿童“上好学”。完善贫困资助政策体系,确保不因贫失学、因学返贫。加大控辍保学力度,确保巩固率,确保“不漏一人、全部入校”。健康扶贫要聚焦因病致贫返贫这个风险点,探索建立城乡居民医保信息系统,做好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后参保缴费工作,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大病医疗和医疗救助范围,执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报销比例提高5%。持续打造剩余37个行政村卫生室提质增效,强化卫生院、卫生室作用发挥,提高乡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全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住房安全要持续强化贫困群众住房安全实时监测,全面启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危险等级鉴定“回头看”,避免出现漏评漏改现象。同时,要在今年4月底前全部兑现320户危房改造补助资金。饮水安全要立足让群众喝上安全干净水这个基础,明确政府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6月底前全部完成第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

(二)精准落实“四项提升举措”。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要以发展特色产业与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机结合,着力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把产业发展作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长效增收、稳定脱贫的根本举措,聚焦优势产业和优势资源,继续实行“农区种草、牧区繁育、基地育肥、群众增收”的种养结合路子,要按照“摸情况、找问题、建台账、补短板、提质量、增效益、广覆盖”的原则,梳理盘点全区已建产业。要按照“区域集中、规模做大、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思路,以卡若镇左巴村牦牛育肥基地为依托,带动面达、妥坝、嘎玛、约巴等乡4个短期育肥基地健康发展。要以养殖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开发销售市场为关键环节,逐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体系。要打造本地养殖业品牌,提升产品、商品的市场准入度,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优势,借助电商平台,依托自有品牌,构建网上农产品营销市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要加快完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查漏补缺,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向后续扶持上转移,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通过规范村规民约、开展评比表彰等方式,引导搬迁群众养成现代文明生活方式;2020年6月底前完成德吉、利民居委会的组建任务,选优配强居委会“两委”班子,着力实现搬迁群众自治管理。参照城区临时管委会管理模式,逐步推进其它集中安置区管理机制创建,解决好搬迁群众产业、就业、基本公共服务、社会融入等实际问题,引导搬迁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大力宣讲党对西藏人民的特殊关心关爱,要以弘扬正能量为抓手,动员最美脱贫户、最美致富带头人、最美扶贫专干现身说法,促进农牧民群众思想观念真正转变。坚持“既管肚子、又管脑子”的原则,建强基层党组织、持续淡化宗教消极影响,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依靠自己脱贫致富,不断夯实群众的自主脱贫基础。农牧民群众稳定就业要通过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持续增加农牧民现金收入。采取以工代赈模式实施政府投资项目,把吸纳农牧民就业人数作为建筑业企业招投标的重要指标,采取以师带徒的方式在岗开展“以工代训”“订单定向”和技能提升培训工作。引导农牧民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转移就业,充分利用当地各类工程项目和服务业带动就业。为培训群众提供贴心服务,从技能培训背靠背转向就业服务面对面,加强培训后续跟踪服务工作,确保实现培训人员全部稳定就业。

(三)建立健全“五大长效机制”。完善以卡若区信息系统为平台的动态监测机制,依托“扶贫+大数据+APP”信息系统,将脱贫监测户和边缘贫困户一并纳入动态监测范围,结合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加大监测跟踪,明确驻村工作队、扶贫专干、结对帮扶干部等职责责任,通过每季度定期跟踪回访和返贫户自行申报等多种途径及时掌握脱贫及返贫情况。完善以上年度财政收入10%的比例配套用于脱贫攻坚的资金稳定投入机制,落实财政扶持资金向扶贫领域倾斜,加大财政涉农扶贫资金统筹整合推进力度,积极争取政策性金融扶持政策,集中扶持产业扶贫、危房改造、医疗保障、教育培训、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扶贫工程。完善脱贫攻坚资金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建立健全项目和资金公示公告制度,确保各项资金使用、管理、监督到位。完善以贫困群众稳定参与产业、就业的增产增收机制,着力在壮大产业规模上下功夫,在产业项目经济效益上花心思,在贫困群众积极参与产业生产上动脑子,深化拓展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建立健全产业带贫益贫合作模式,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全部连接在产业链上,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有支撑。统筹整合各类培训资源,促进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创业或产业就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使贫困群众年人均收入增速高于13.5%。完善以东西扶贫协作、结对帮扶为常态帮扶机制,在坚持干部“321”结对帮扶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组团式帮扶策略,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户全部纳入结对帮扶范畴,实现常态化结对帮扶;坚持扶贫与扶志、日常帮助和临时救济、物质帮助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在思想、技术、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持续发挥好东西部扶贫协作、援藏扶贫、“百企帮百村”作用。完善以扶贫领域专项整改治理为重点的脱贫作风治理机制,坚持“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尺度不松”的工作要求,把各级巡视巡察审计检查问题整改贯穿到巩固提升的全过程,对建档立卡户脱贫情况再核对,对政策落实情况再审查,对责任落实情况再督查,对利益联结机制再筛查,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再排查,对巩固提升再查验,以问题整改促落实、促巩固、促提升。

三、抓实项目落地,集中发力加强基础建设

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导向,及时关注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加强与上级部门的项目对接,抓住机遇,积极向政策靠拢,促进卡若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在卡项目有序复工复产。各项目主体责任单位要切实担负起监管责任,主动加强与各自上级业务部门衔接,主动加强与区直相关部门协调沟通,有序组织在卡企业、施工单位、个体工商户等返昌生产作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项目建设,保证在卡建设项目4月10日前全部开复工。

(二)推进基础建设任务按时完工。要按照“争分夺秒抓进度、一丝不苟保质量、万无一失保安全”项目建设要求,在确保各项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下,确保按照既定任务目标早建成、早投入、早收益。有序推进农村客运一体化建设,扎实开展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推动“四好农村路”高标准发展年内完成交通项目投资36430万元(不含自治区、市管项目),完成10个行政村道路通畅、86个自然村通达、2个乡(镇)道路油返砂整治、12个“十项提升”桥涵工程建设。实施卡若镇、拉多乡、柴维乡相关行政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山洪治理工程。实施卡若区变压器扩容增效工程,协助国网昌都供电公司完成“三区三州”电力升级改造工程和卡若区10千伏及以下中低压配电工程,提高部分农村用电安全性能。加快北部乡(镇)6个点位通信网络修缮工程,继续配合做好我区60个自然村4G基站建设。

(三)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加快卡若区精准扶贫林业产业建设步伐,按期完成今年林业产业重点项目,促进群众持续增收。序时推进昌都解放70周年大庆项目,加快天津援建卡若区小学、邦达机场至昌都主城区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卡若主城区违章建筑拆迁、四川桥滨江路绿地公园、昌都市卡若区通夏市政道路二期工程、茶马东路综合环境整治等大庆项目,确保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既定任务目标建成完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项目流程集约,努力形成“包装一批、招商一批、签约一批、落地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滚动推进的跟踪服务机制。鼓励支持本土企业延链、提质,做大做强,整合利用好我区优越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切实提高招商精准度,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将内地有实力、符合藏区产业发展需求的企业引进来,指导、支持本地产业发展。力争2020年完成招商引资12.5亿元。

四、挖潜提质增效,全面发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总结脱贫攻坚实践经验,围绕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短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真正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衔接。

(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解决好垃圾、污水、厕所问题,推进城关、俄洛、若巴3个乡(镇)垃圾转运站建设及卡若镇、俄洛镇2个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申报面达乡、沙贡乡、柴维乡等3个乡(镇)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设,逐步完善我区垃圾、污水处置体系。每个行政村配备垃圾转运车,推进行政村公厕建设,开展农村户厕改造,在俄洛镇、日通乡24个行政村开展整村推进户厕改造试点,形成一批具有样板作用的示范村、示范户。总结好前期村庄整治经验,积极推进城关镇、拉多乡、妥坝乡等乡(镇)相关行政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打造人居环境示范村。实施日通乡日通村25户、拉多乡嘎扣村72户人畜分离工程。

(二)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开展“六个一”文明9〕行动,完善村规民约,发挥农牧民主体作用,保证“一村一策”,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农牧区、虫草采集点积极组织开展法治讲座。不断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品牌的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完成158个行政村文艺演出队组建工作。

(三)提升农牧业发展质量。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实施全区农村土地(耕地)整治5000亩,建设良种繁育基地337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5万亩;实施日通乡布妥村、雄达村甄达自然村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巩固发展藏药材、食用菌、饲草料、经济林等为主的种植业和以牦牛育肥、奶牛养殖、卡若香猪为主的养殖业,种植青贮玉米5000亩;实施三江源旅游扶贫开发、农畜产品中转总站等产业扶贫项目,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四)持续推进文旅产业提升。深度发掘资源优势、景观优势和文化底蕴,开发具有独特优势的特色产品,实施乡村文旅结合的精品工程,试点打造“一村一韵”美丽乡村。依托昌都解放70周年大庆有利契机,通过旅游+体育等方式,助推文旅产业快速发展。

五、严守红线底线,坚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三线一单”10〕硬约束,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修复,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一)持续抓好“两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持续抓好中央、自治区环保督察转办案件和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进一步压实压紧整改责任,督促各责任单位加快整改,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序时完成。同时,要坚持举一反三,深入分析问题原因,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切实在提高能力、健全制度、加强监管、强化宣传上下苦功夫,进一步建立健全环保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引导群众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真正实现“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的观念转变。

(二)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深入开展扬尘污染源头治理、餐饮油烟专项治理等行动,确保全区空气质量持续优良。加大集中式饮用水和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在巩固好现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乡(镇)及供水人口1000人以上的水源地划分工作。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计划,提升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膜综合利用;开展“白色污染”专项整治,扎实抓好城区、乡村、重要交通干线沿线、重点旅游集散区域“白色污染”治理。

(三)加强生态系统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持续推进违法违规用地整改力度;对涉及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占补平衡项目实施、耕地保护责任落实、耕地开垦费收支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整改。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义务植树2400亩,退耕还草748亩、退耕还林10651亩;实施退牧还草休牧围栏5万亩及人工种草1万亩,在妥坝乡等地进行人工造林235亩,开展2020年度森林抚育3万亩,对邦昌公路沿线实施生态治理修复100亩,加大对森林、草原资源及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深入推进“河长制”,开展河道“清四乱”行动,持续做好河道生活垃圾、建筑弃渣、弃土清理,将河湖卫生整治工作常态化。继续加大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力度,持续巩固创建成果。

六、以庆祝昌都解放70周年为契机,深入推进“七城同创”

坚持以庆祝昌都解放70周年大庆为契机,持续在压实街长制责任、强化统筹协调、实地督导检查、加强宣传引导上下功夫,确保各项创建任务按时高效完成,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支持“七城同创”工作,以优异成绩向昌都解放70周年献礼。

(一)以各项目标任务推进创建工作。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基层阵地优势,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促进全民文明素养提升,完成全国文明城市第三年测评任务;以昌都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暗访反馈整改为突破口,先易后难,抓紧实施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道路硬化项目,结合每周五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适当调整街长制片区划分,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力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技术评估顺利通过。序时推进其他创建工作。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做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国家终审、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实地验收工作;按照创建双拥模范城市工作台账明细表,逐项开展自查自评、补强短板,加大双拥活动开展力度,形成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力争全国双拥模范城市通过自治区及国家验收。

(二)推进城乡精细管理坚持把“七城同创”工作与庆祝昌都解放70周年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有机结合,以创卫暗访结果反馈问题整改为突破口,主动认领问题,逐项整改落实。加大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次次干道的环境卫生整治和机动车乱停乱放整治力度,划定城区停车,着力解决城区停车难问题。加快推进厕所革命,抓好违章建筑拆除、可视范围内的残垣断壁、陈年垃圾及房前屋后环境的提升整治。

(三)加强迎庆氛围营造。扎实推进主城区和邦昌公路沿线氛围营造、绿化、环境整治等工作,加大昌都主城区违章建筑集中拆除整治力度,扎实开展老旧小区街道综合整治工程和按时完成四川桥滨江路绿地公园目标任务。同时,要规范国道沿线及城区宣传横幅、标识标牌,统一样式、统一主题,提前筹备好氛围营造和游行方队等工作,真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昌都解放70周年大庆。

(四)开展讲文明爱生活行动。以疫情防控为抓手,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重点对群众不遵守交通规则、随地吐痰等不文明、不卫生行为加大曝光、惩戒力度,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注意个人防护与卫生,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助推“七城同创”工作。

七、勇于自我革新,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不出事”为底线,以“平安建设”为核心,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有效化解社会风险,加快推进全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持续保持和谐稳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治藏方略,按照“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原则,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严厉打击分裂破坏活动。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整治行业乱象,规范经济社会秩序。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巩固深化“遵行四条标准 争做先进僧尼”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着力在教育引导上下功夫,确保宗教领域和睦和谐。切实抓好信访工作,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最大限度减少信访存量。

(二)全力保障公共安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责任,全力加强疫情防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改活动强化道路交通、公共消防、危化民爆物品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大公共卫生领域投入和检查常态化开展防灾减灾工作,不断提升抗灾救灾、应急反应和管理服务能力。

(三)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加大乡(镇)简政放权工作力度,确保行政审批事项放得下、接得住、办得好。大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加强政务实体大厅监督管理,优化再造服务流程,紧密线上线下衔接,全力配合完成覆盖县、乡、村三级“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提升网上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职能。持续推进“多证合一”、“两证整合”、“证照分离”11〕“电子执照”改革;完善“双随机、一公开”12〕监管机制。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

同时,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良好局面。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继续做好民族宗教、统计、档案等工作,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打铁必须自身硬,面对人民群众的美好期盼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必须持之以恒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依宪施政、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坚定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对中央决策和自治区、市、区委决定,始终做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确保政令畅通、高效协调,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坚守执政为民的初心使命。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政问计问需于民,用心解决好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之事。大力倡导“我负责、马上办”的优良作风,推动工作目标化、目标责任化,切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气度胸怀、“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坚持依法行政的工作理念。加大法治政府建设力度,协同推进依法治区、依法行政,让法治成为政府权力运行新常态。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加强法宣传、学习和教育,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推进依法、民主、科学决策。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体系

打造科学高效的行政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出问题导向,准确把握我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创新谋发展的思路举措,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城乡协调的发展新模式。把“项目化”管理作为提升工作效能的有力抓手,进一步强化重点项目、重要工作定期汇报、定期督办机制。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认真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化政务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做好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工作。落实民主集中制,规范三重一大集体决策行为,提高决策质量。

各位代表!“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党委、市委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坚如磐石的必胜信念、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久久为功的恒久韧劲,加大培育和弘扬卡若精神,以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担当精神,全力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卡若的壮丽篇章。

名词解释

(以报告表述先后为序)

1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2“1+1+5”:1个工作领导小组,1个临时管委会,临时党支部、物业管理公司、业主管委会、乡(镇)联络员、双联户长等5个工作力量。

3“1+4+15”:1个卡若区蓝天圣洁牦牛育肥基地,妥坝乡、嘎玛乡、约巴乡、面达乡4个短期育肥合作社,15个乡镇养殖散户。

4“三整治、三提升”:整治陈年垃圾、白色污染、人居环境,提升垃圾分类工作、环境卫生治理力量、环境卫生治理模式。

53111工作思路:在完成区党委确定的三项重点任务(全部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维护稳定)的基础上,做好“七城同创”、昌都解放70周年大庆和疫情防控工作。

6六稳:2018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做出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预期的重大经济政策部署。

7]四对关系正确处理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与迎接国家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普查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落实“六稳”工作要求的关系。

85个100%:实现中小学双语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小学数学课程开课率达到100%,中学数理化生课程教学计划完成率达到100%,中学理化生实验课程开出率达到100%,职业技术学校国家目录规定课程开出率达到100%。

9“六个一”文明行动:即引导农牧民群众早晚刷一次牙、每天洗一次脚、三天洗一次衣服、每周打扫一次室内卫生、每月洗一次澡、每季度理一次发。

10“三线一单”:是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强化国土空间环境管控、推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11“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证照分离是指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和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审批的改革举措,多证合一是指在已整合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证的基础上,将多项涉企证照事项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的改革。

12“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