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上午,昌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4年六五环境日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介绍了2023年昌都市生态环境状况及相关工作,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张耀晖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据张耀晖介绍,2023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有效监测365天,空气质量达到一级(优)的天数257天,达到二级(良)的天数108天,无轻度、中度、重度以及严重污染,优良天数比例稳定保持100%;2023年三江流域水质总体优良,达到或优于川类及以上标准的比例为100%,无IV类及V类水质,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023年,全市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重点风险监控点位各污染物浓度均低于农用地标准风险管控限值,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2023年,全市区域环境噪声昼夜间平均等效声级分别达到二级标准、一级标准,道路交通环境噪声昼夜间平均等效声级达一级标准,全市各类功能区昼夜间达标率均为100%,声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
张耀晖介绍道,2023年,我市加快推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通过严格管控国土空间、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等方式,严格实施《昌都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意见》,建立"1+N"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体系;实施国十绿化,全年完成营造林任务40.71万亩,完成草原生态修复治理7万亩:加快类乌齐马鹿和芒康滇金丝猴等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探索实施野生动物肇事防范试点项目,加强有害生物防治。
全力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创建。建立了“1+1+N“制度体系,印发实施了《昌都市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级评级实施方案(试行)》,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丁青县获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称号,申报察雅县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3年获自治区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33个示范村(居)304个。
多措并举,有效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严格环境准入,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143个、网络备案登记876个;注重能力建设,建成昌都市“智慧生态"统一监管平台接入37家排污企业、54个在线监测点位。建成4个空气自动监测站、6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3个路面机动车尾气监测站、25个噪声监测子站、1个辐射自动监测站卡若片区生态环境监测站成为全区首个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证书的片区监测站,已具备环境监测能力140项。
西藏日报记者:从刚才的环境质量数据我们知道2023年全市水环境质量达到或优于III类及以上标准的比例为100%,请问近年来我市在提升水环境质量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张耀晖:一是加强管控,落实水资源保护,落实“三线一单”相关要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控产业、项目准入,对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产能严重过剩、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规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
二是加大治理,促进水环境改善,全市完成了13个县级及以上、56个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规范化建设。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11县(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2021年以来,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163个,达到“十四五”任务目标的100%。完成全市城区及周边污水直排问题摸排,共计摸排出较大污水直排口6个,较小污水直排口14个,疑似和极小污水直排口23个,有序推动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
三是实施项目,推动水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澜沧江、怒江、金沙江主要江河的源区保护,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入选中央水生态修复专项资金项目11个,完成了澜沧江上游扎曲河流域昌都至日通段水生态修复工程等5个项目。
四是强化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重点聚焦群众关心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将水电开发、清洁能源、交通、矿山及砂石开采等项目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强化日常执法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水环境违法行为。
西藏广播电视台记者:刚刚提到卡若片区生态环境监测站成为全区首个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证书的片区监测站,能给我们简要介绍下相关工作吗?
张耀晖:2023年以来我局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补充监测仪器设备扩项检测项目,提升实验室检验检测技术能力,5月开展了实验室资质认定考核,并于7月4日顺利拿到卡若片区生态环境监测站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证书,也是全区取得资质的第一个片区监测站;目前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和各类分析设备总共有148台(套),初步具备了水质监测112项因子、空气12项、噪声6项、土壤10项等因子,共计140项因子的环境监测能力。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刚刚提到了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能简要介绍一下吗?
张耀晖:“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
昌都市于2023年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成立昌都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印发《昌都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4-2030年)》,全面统筹推进全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昌都市将以工业、农牧业、建筑业、生活领域、危险废物等领域为重点,持续深化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作,补齐固体废物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基础设施短板,完善“无废城市”建设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体系,深化“无废城市"细胞建设,探索形成一套适合高原地区的无废城市建设路径,力争到2030年建成自治区4A级或以上“无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