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卡若区 /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

2024年05月26日 04时18分

【字体:

打印本文

分享:

    1.地质地貌。卡若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昌都地区北部,地势北高南低,东西呈“W”形,北部固古山脉最高海拔5460米南部最低海拔3100米,平均海拔3500米。扎曲、昂曲两河在这里汇合成了澜沧江,向南奔腾而下。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峰峦叠嶂,山崖陡峭,河谷深切,形成了起伏强烈的典型高山峡谷地貌。

2.气候。卡若区地处中纬度地区,属藏东南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型气候,境内地形错综复杂,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夏季温和湿润,冬季干燥寒冷,日照充足,干湿季分明。山顶积雪终年不化,山腰森林茂盛,河谷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7.5℃,无霜期130天,年平均降水量477.7毫米,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

3.水文。卡若区境内两河一”支流密布,常年平均流量达400立方米/秒,总径流量达152亿立方米。扎曲河、昂曲河属澜沧江水系,均发源于青海省,由西北向东南流至城关镇汇合,始称澜沧江。昂曲河、金河和澜沧江流经境内分别长达70.2公里、79公里和196公里。目前,我区境内澜沧江上规划2座水电站(华能公司),扎曲河上规划5座水电站(华能公司),昂曲河上规划7座水电站(能公司),金河(色曲)上规划5座水电站(西开投公司

4.矿产资源。截至目前在卡若区发现主要矿种铜、铅、锌、银、钼、砷、煤、石灰岩、矿泉水等二十多种,主要矿产地14个有大型矿床3个,中型矿床6个,小型矿床5个。已查明资源量:银2191吨、铜182.4万吨、铅139万吨、锌41.8万吨、钼5.5万吨、砷20.1万吨、建筑石料用灰岩3000万立方米,石膏266.93万吨,建筑用砂360.6万立方米。

5.土地资源。卡若区幅员面积1.08万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1540.49万亩;建设用地6.48万亩;未利用地72.60万亩;农用地中,耕地16.82万亩,占农用地1.092%;林地1019.69万亩,占农用地66.192%;牧草地502.20万亩,占农用地32.6%;其他农用地1.78万亩,占农用地的0.112%

全区储备土地706.65亩,其中:嘎玛乡政府周边180亩、约巴乡政府周边30亩、生达村原蔬菜批发市场140.13亩、通夏村物流仓储下方储备77.06亩、面达乡诺通村污水处理厂50.46亩、折冲桥的蔬菜保鲜库14亩、拉多乡政府储备土地80亩、通夏达野完小下方30亩(拟计划市直部门修建周转房,已拨30亩)、野堆村孜通坝拟建驾校159.54亩、野堆村与蒙普村交界储备土地21亩。

6.生物资源卡若区境内有各类高等植物73科231属,其中乔、灌木树种16科29属51种。乔木树种5科10属17种,属松杉科的有川西云杉、鳞皮云杉、紫果云杉等,属桦木科的有白桦、红桦,属杨柳科的有山杨、青杨、藏白杨、昌都柳等,属柏科的有大果圆柏、方枝柏,属蔷薇科的有海棠、山定子、野杏等;灌木树种11科19属34种,有高山绣线菊、金露梅、多蕊蔷薇、白毛杜鹃、西藏忍冬、高山柳、沙棘、西藏狼牙刺等。野生脊椎动物13目47科180种,其中:鱼类1目2科3种,两栖类1目3科3种,哺乳类5目13科39种,鸟类6目29科135种。国家级保护动物44种,有黑熊、棕熊、豺、藏狐、猞猁、云豹、雪豹、林麝、马鹿、鼠羚、岩羊、雀鹰、藏雪鸡、藏马鸡、绯胸鹦鹉等。

7.天然能源卡若区水能、太阳能、地热资源丰富。卡若区辖区澜沧江、金昂曲河和金河等70条河流,天然水能蕴藏量达4000余万千瓦;全年日照时数为2319-2776小时;地热资源折合标准煤5.1吨/小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