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若区2024年度国有资产管理综合报告
2025年08月21日 09时43分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卡若区2024年度国有资产管理综合报告
2024年,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昌都市关于建立政府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要求,积极推进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加强国有资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效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现将我区2024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
截至2024年底,卡若区纳入全国国有企业名录的共有4家,资产总额108600.43万元,较上年增加23121.65万元,增长27.05%。负债总额66575.88万元,较上年增加20898.38万元,增长45.75%。所有者权益总额42024.55万元,较上年增加2223.26万元,增长5.59%。全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61.3%。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739.2万元,同比增加2285.7万元,增长66.18%。全年实现利润总额332.71万元,同比增加219.57万元,增长194.05%。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截至2024年底,卡若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账面净值,下同)862330.92万元,较上年增长54.69%。负债总额60950.35万元,较上年降低14.93%。净资产801380.56万元,较上年增长64.96%。其中:行政单位国有资产831728.92万元,占96.45%;事业单位国有资产30602万元,占3.55%。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
1.土地资源。卡若区国土调查总面积1079328.86公顷,其中湿地2059.52公顷,占0.19%,耕地9588.8公顷,占0.89%,园地61.48公顷,占0.01%,林地678832.46公顷,占62.89%,草地340404.54公顷,占31.54%,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436.46公顷,占0.41%,交通运输用地1181.03公顷,占0.11%,水工建筑用地39.26公顷,占0.00%,水域5498.75公顷,占0.51%,其他土地37226.56公顷,占3.45%,主要为空闲地、后备耕地、裸土地等。
2.矿产资源。卡若区具有探矿权13宗,全部为自治区级发证,勘查区总面积355.58平方千米,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29%。具有砂石土矿产资源采矿权6宗,采矿面积4.5464平方千米,占全区国土面积的0.42%。
3.水资源。卡若区境内河流主要为长江干流雅砻江以上水系、澜沧江-湄公河水系,长江干流雅砻江以上水系有4条支流,澜沧江-湄公河水系有66条支流,常年平均流量达400立方米/秒。水资源总量27.73亿立方米,中小型水库电站4座。
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1.企业主营业务及经营情况。西藏昌都澜沧江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房屋、车辆等固定资产出租、房屋销售、砂石销售、项目代建等业务。2024年资产总额93521.26万元,负债总额54596.78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38924.48万元。营业收入4854.13万元,同比增加1886.56万元,增长63.57%,主要为房屋出租收入2231.12万元,占比45.96%;车辆租赁收入942.27万元,占比19.41%;房屋销售905.22万元,占比18.65%;代建收入323.18万元,占比6.66%;三包粮项目收入221.26万元,占比4.56%。资产负债率58.38%,同比增加11.34%,增加主要原因为项目代建费增加19216.6万元。利润率9.81%,同比增加0.39%,基本与上年持平。昌都市卡若区昌茶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建筑工程业务,2024年资产总额234.42万元,负债总额251.37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6.96万元,营业收入573.6万元,同比增加159.57万元,增长38.54%,主要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市监局、城关镇办公楼改造维修,机场复垦项目等项目收入。资产负债率107.23%,同比减少32.7%。利润率-42.68%,同比降低30.48%,降低主要原因为公司办理建筑资质支出增加174.56万元。昌都市卡若区耀康文旅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文旅产业相关业务,目前主要业务正在转型,暂无具体经营业务。2024年资产总额190.21万元,负债总额373.35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83.14万元,营业收入4.86万元,同比减少67.04万元,降低93.24%。资产负债率196.28%,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向澜沧江投资公司借资290万元用于日常经营及2024年文旅宣传活动支出。利润率-3651.85%,利润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为该公司目前属于文旅产业前期投入期,暂无业务和实际收益。昌都市卡若区蓝天圣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乡村振兴产业项目代管业务。2024年资产总额14654.55万元,负债总额11354.38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3300.17万元,营业收入306.62万元。资产负债率77.48%,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为该公司资金基本为乡村振兴产业代管资金。利润率91%,收入主要为产业分红资金,除管理人员经费支出外,基本无其他支出。
2.企业国有资产主要做法。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筑牢企业发展根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善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强化“四个意识”,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成强大党政合力,政治生态展现新气象。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增强发展活力。2024年,我区国有企业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激活发展新引擎,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政府重点工程中主力军作用,在粮油代储、教育项目、车辆租赁、工程代建等重点工程项目方面,充分发挥战略引领、基础支撑、公共服务的职能,切实担起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坚持以优化布局为核心,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加快提升国有企业“造血”功能,积极走向市场,探索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布局与发展。顺利完成昌禾澜沧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注销工作,持续整治僵尸企业,减轻企业负担。完成昌茶建筑公司资质升级工作,成功获取公路、市政、房建工程施工二级资质。着力完善考核机制,重新修编公司岗位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员工绩效考核办法等,完善薪酬体系,注重考核结果运用。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1.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基本情况
(1)资产构成情况。流动资产56427.03万元,较上年减少18.94%,占资产总额6.54%;固定资产110874.82万元,较上年增长22.48%,占资产总额12.86%;在建工程163677.24万元,较上年增长60.63%,占资产总额18.98%;无形资产330.80万元,较上年增长509.95%,占资产总额0.04%;公共基础设施523758.57万元,占资产总额60.74%;政府储备物资161.00万元,占资产总额0.02%;保障性住房7101.46万元,占资产总额0.82%。
(2)固定资产构成情况。房屋和构筑物94939.35万元,占固定资产的85.63%(其中,房屋93960.72万元,占固定资产的84.74%);设备12537.44万元,占11.31%(其中,车辆3461.43万元,占3.12%,单价100万(含)以上(不含车辆)设备1457.22万元,占1.31%);文物和陈列品30.00万元,占0.03%;图书和档案66.91万元,占0.06%;家具和用具3301.12万元,占2.98%。
(3)资产配置情况。2024年度,我区配置固定资产4542.27万元(账面原值,下同)。从资产类别分析,配置房屋和构筑物422.09万元,占9.29%;配置设备3658.53万元,占80.54%;配置家具和用具461.65万元,占10.16%。从配置方式分析,新购3455.40万元,占76.07%;调拨272.27万元,占5.99%;接受捐赠115.31万元,占2.54%;其他方式新增699.28万元,占15.40%,主要为各单位盘盈资产。配置无形资产265.38万元。从资产类别分析,配置计算机软件265.38万元,占100.00%。从配置方式分析,新购265.38万元,占100.00%。在建工程39055.28万元。
(4)资产使用情况。资产自用情况: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区自用固定资产175551.01万元,占账面固定资产总额的100.00%,其中:在用175551.01万元,占账面固定资产总额的100.00%。自用无形资产404.99万元,占账面无形资产总额的100.00%;其中:在用404.99万元,占账面无形资产总额的100.00%。
(5)资产处置情况。2024年度,我区处置资产135.09万元。从资产类别分析,固定资产135.09万元,占100.00%。从处置形式上分析,无偿划转80.22万元,占59.38%;报废49.19万元,占36.41%,损失核销5.69万元,占4.21%,主要为各单位盘亏资产下账。
2.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资产管理。严格按照《卡若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汇编》,指导我区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日常资产管理工作,并安排专人负责资产监管工作,各行政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资产管理。明确各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分工,加强工作衔接和配合,初步形成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协作机制。二是优化资产资源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在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编审中,从严控制资产配置,有效节约财政资金。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专项清查,促进账账、账物相符,核实资产家底,减少闲置浪费,提升综合保障能力。三是加强资产信息管理,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持续推进资产管理融入预算管理一体化,完善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核算等业务环节的衔接机制。健全资产信息卡标准化管理,对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类别、名称、数量、价值、折旧摊销等进行卡片化管理,实现资产使用、处置等事项全流程业务线上处理,推动资产管理与价值管理有机结合。四是夯实资产管理基础,巩固重点资产成果。加强重点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巩固房屋、车辆等重点资产管理成果。严格审核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等管理事项。指导行政事业单位严格执行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已投入使用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处理流程。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
1.矿产资源管理基本情况。金属矿产资源:卡若区具有金属矿产资源探矿权13宗,全部为自治级发证,勘查区总面积355.58平方千米,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29%,截至2024年底均未达到开采程度。一是查明资源储量进行探矿权转采矿权阶段的有3宗,分别为:西藏圣凯矿业有限公司拉诺玛锌矿,探明矿石储量629.98万吨,铅、锌、锑金属总量42.35万吨,原矿综合品位8.0%,该矿区Ⅱ号矿体和南部矿区的找矿前景较好,整个矿区远景金属量约100万吨以上,属大型矿山项目;西藏昌都县炟地矿业有限公司哇了格矿区铅矿,探明铅金属资源储量(331+332+333)合计159.46万吨,平均品位3.71%;银资源储量1937.07吨,Ag平均品位45.02g/t(其中共生银资源量332.67吨,平均品位105.99g/t,伴生银资源量1604.4吨,平均品位40.22g/t;中铝昂青多金属矿,探明银资源储量956.34吨;铅资源储量17.40万吨;锌资源储量27.37万吨;伴生金资源储量1578.23kg,属于中型矿山。二是协调推进探矿工作5宗,分别为:第六地质大队莽总铜钼矿详查、第六地质大队扎那尕铜矿详查、西藏盛源矿业集团公司错中错铜矿普查、西藏大川矿业有限公司包买铜钼矿详查、西藏昌都市卡若区龙和商贸有限公司着奶玛铅锌矿普查。三是未计划开展探矿工作3宗,分别为:第六地质大队因多者多金属矿普查,目前企业未计划开展相关工作;西藏麒丰矿业有限公司诺玛弄铅矿普查:探矿证2021年到期,正在办理延续工作,待完善相关资料后再组织入场工作;西藏盛源矿业集团公司包果卡铅锌矿普查:探矿证已到期,正在办理延续工作,完善相关资料后再组织入场工作。四是准备注销的探矿权2宗,分别为:第六地质大队色金铜矿普查,因占自然保护地;西藏盛源矿业集团公司包买铅锌矿预查,主动申请注销。砂石土矿产资源方面:卡若区具有砂石土矿产资源采矿权6宗,采矿面积4.5464平方千米,占全区国土面积的0.42%。分别为:高争邦迪石灰岩矿,矿山正常运行,生产85万吨/年。高争埃尺石膏矿,2021年取得采矿许可证,2024年9月正式入场开展基建工作,目前尚处基建期。剩余昌嘉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卡若村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澜沧江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沙格矿区沙岩矿、金开砖瓦厂白格矿区泥岩(黏土)矿、康吉建材有限公司白格矿区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因推进土地卫片、环境保护等方面问题整改,均暂停入场开采。
2.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主要做法。一是严格土地用途管控,提升资源利用质效。坚决贯彻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以“三区三线”划定的13.93万亩耕地保护目标和8.4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为准绳,2024年提交可入库耕地229个地块,共计2331亩进行备案,确保我区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以2022年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为底图,制作了各乡(镇)辖区内耕地分布图,落实耕地保护监督管理责任制,遏制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完成国有建设用地首次登记17宗、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首次登记2宗,办理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转移登记32宗、国有建设用地更正登记2宗、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其他登记1宗、城区不动产划拨转出让土地14宗。完成草原确权外业调查工作共计511万亩,矛盾纠纷共计262件,已完成调解252件,完成资料收集11579户,第一轮公示完成15个乡镇,第二轮公示已完成11个乡镇,承包合同已完成签订2120户。二是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用地前置审批,截至2024年底,办理项目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初审81宗、“一书三证”31宗,不存在违规占用耕地行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截至2024年底,我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通过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专家预审查和专家评审,等待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三是积极开展适用性“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48个行政村的初步方案编制。供应国有建设用地1宗,共供应土地面积3648.158平方米。整理14批次,1个单选建设项目用地报件计划,完成4个批次建设项目土地报批组卷。完成柴维集镇、昌都西220千伏输变电站2个建设项目土地征收工作,共征地76.08亩,兑现群众征地资金约225万元。四是推进矿产资源监管,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协调推进以莽总铜钼矿为主的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成立领导小组,细化措施,稳步推进。监管辖区矿产有序开发利用,开展矿山检查工作20余次,重点对安全生产、开发利用、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指导和整改。打击私挖盗采,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完成辖区8处露天采点地质环境恢复工作。五是强化国有资源管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完成辖区27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场排查,研判分析形成报告,按照权责移交责任部门开展监管、治理工作。争取165万元国债资金,开展面达乡莫巴村受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的11户群众搬迁工作,现资金已到位,7户已开展搬迁建设,4户正在筹备搬迁工作。开展宣传培训1次,应急调查3次。开展立案行政执法6宗,日常巡查整改40余处,历年卫片执法违法图斑整改80余宗。六是持续落实“河湖长制”组织体系,根据河长人员变化,及时调整充实我区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及各级河流河长名单并公开,确保处处有人看、有人管。采取《致各级河长的一封信》、短信、巡河提醒单等方式,各级河湖长通过河湖长制信息系统APP开展线上巡河湖3448人次。依法审批河道采砂许可证2家,先后23次对河道采砂开展专项检查,清理整治河道管理范围内堆料问题10处。按照“先急后缓、分批实施”的原则,投入资金5322.16万元,实施河道治理工程3个;投入资金300.34万元,实施防洪堤工程2个;投入资金5951.6万元,实施农村供水改造工程23个。
三、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方面。一是国有企业现代化企业制度还不够完善,体制机制不顺畅,特别是资产租赁、处置、对外投资等决策性的制度不够完善。二是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不强,企业发展思路不明确、经营业务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仍有不足,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提高,重钱轻物、重购(建)轻管理思想仍然存在,资产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二是日常工作还需加强,资产管理人员变动频繁,单位资产增减变动时未及时处理,日常工作仍需改进。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一是不动产权纠纷化解难度较大。农村宅基地漏补测工作进度缓慢。草原确权矛盾纠纷较多,个别纠纷处理难度较大。二是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还需进一步加强。在重视自然资源保护建设、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没有准确把握好自然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没有做好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并举、生态保护与发展经济互动,对如何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考虑得不够。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2024年,我区各项国有资产管理及改革发展均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对照区委、区政府要求和人民的期盼,仍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挑战。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昌都市委、市政府及卡若区委、区政府的具体工作要求,在区人大的监督下,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规范监管流程,全面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努力推动全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一)促进企业发展,提升国资国企“执行力”。强化企业市场主体观念,督促企业兼顾区政府目标任务和经营效益、服务效率、管理质量;推动区管企业高效完成所承担的政府重点任务;加强预算管理,做好新旧财政性资金结算方式衔接。持续优化国企人才结构,锤炼干部人才队伍,开展国资系统各类专业人才培训。
(二)加强政策引领,强化制度监管。对现行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及时学习、研究、传达,进一步保障资产规范管理;加强监督整改,结合近年来审计及专项监督检查反馈问题,重点解决资产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明晰我区资产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精准施策,不断规范和加强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三)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加强房屋、车辆等重点资产管理,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巩固盘活成果。持续加强公共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健全资产配置标准体系,科学编制新增资产配置预算。
(四)完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土地储后监管机制,严格土地用途管控,规范土地储后管理;确定集建区内、外不再开发建设的地块范围,按规定实施地块调出储备范围工作,释放土地建设指标。严格落实占用耕地项目的系统备案工作;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用途管制;提高详细层次规划的编制和指导,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备案提供依据;梳理宜耕后备资源,严格落实耕地用途管制和耕地“进出平衡”;加强多部门协同联动监管和数据成果共享,为实现耕地保护全流程、多部门协同管理奠定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